首日內地票房刷4.67億破歷史,兩天破10億,周末三日破13.4億……
不用我們說,你應該也知道這是哪部電影。
對于一個從來沒看過《速度與激情》系列,而且由于場次接近滿座不得不坐在第一排的群眾來說,我當時看完《速8》的心情是這樣的:
干脆不買房了,還是買車吧。
看到車庫里那些千萬級別的跑車,我與大可愛皮爾斯的心情和審美是一樣的……也喜歡那輛橘紅色騷包跑車
看這部電影,我既沒有對去世男主保羅沃克的懷念情節,也沒有能夠將其與前7部做對比的腦內留存信息,更沒有必須要看到電影里出現“大立意”“大境界”的欲望……
而是純粹為了那據說被砸毀了幾百輛的超豪華豪車,以及預告片里分分鐘在爆炸火云中連續翻滾的“高級動作”而去貢獻票房的。
沒錯,就是為了快感,為了那不到3秒加速至100公里的“瞬息即逝”,為了那緊緊背靠在電影院座椅上,仿佛再加一根安全帶就可以沖出鏡頭,沖出影院,沖出地球的“感官世界”。
就像公眾號《毒舌電影》所說的,激情是《速激》世界的首要邏輯。但是,我們去看它,不就是想被點燃,想被注入腎上腺素……難道是為了貫穿全片的“家庭的意義”而去看3D?
請左轉,同時也在上映的《一條狗的使命》或許更適合你。
所以,對很多想尋求視覺刺激的觀眾而言,這部電影已經給了其想要的。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從科技角度來說,它竟然也給了人們一個巨大的驚喜。
在《速8》未上映前,預告片里的幾個鏡頭應該讓人非常好奇:
若干輛汽車從大樓里破窗而出,飛馳而下是怎么個意思?那像“喪尸大軍”一樣飚過接頭,然后撞擊堆疊在一起的車隊又是怎么個意思?
沒想到,原來這就是《速8》為科技極客們準備的大餐——在特定地點附近,所有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與車聯網智能終端被大反派塞弗領導的電腦黑客團隊給黑了。
然后……然后就是你在電影中所看到的那樣:
在地下停車場,車主剛想開門上車時,發現車竟然自己跑了……
擺在櫥窗里僅做展示用的汽車原型,也按耐不住想到街上跑一跑的欲望,破窗而出,玻璃渣飛濺……
還有在街邊給違規停車的小可愛們貼罰單時,卻發現眼前汽車竟然自動飛了,而一臉懵逼的警察……
以及,如果你看過喪尸大片《釜山行》,就會發覺《速8》里“喪車”們奔涌而來的這一幕,怎么跟喪尸軍團如此相像……
而這幾大段電影鏡頭,絕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微博上,不少已經貢獻了票房的網友在感嘆這一輛輛有了“自主意識”的汽車與它們從樓上“飛流而下”的場景。當然,有稱贊,也有反對的聲音。
然而,大部分提及這段“自動駕駛”酷炫場景的網友們,似乎對一個事實達成了一致:
這也許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史上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這個“表態”其實很有意思。
因為在此前涉及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難題討論方面,都把焦點集中在“潛在交通事故中,究竟先救誰”或是“自動駕駛系統是否應該被賦予衡量人類生命價值的權利”等等與哈佛公開課《公正》相仿的倫理道德問題上。
譬如,一輛無人車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個行人,而汽車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轉向旁邊的路障,這樣可能會犧牲車上的乘客;而另外一條路則是繼續行駛,但這可能會導致行人犧牲。那么,汽車該如何選擇?
事實上,以上問題每次都會被很多程序員拿來當笑料——你離吃上豬肉還早呢,就開始擔心被豬肉噎著的問題了。
但現在,《速8》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另一個思路:
當聯網車輛以及安裝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被“云”背后的大Boss或是黑客給控制了,這個時候該怎么辦?
這個思路的本質是安全問題,與很多上了云或準備上云的企業正在擔心的問題有點像。
而且這個問題離我們更近,甚至馬上就能“實現”。因為它可以不等你實現了所謂的Level4或Level5全自動駕駛等級,只要增裝個輔助駕駛包,就可以通過黑入云系統,讓汽車脫離人力控制。
或許這時候你可能會說,像特斯拉、福特、寶馬等等已經有了輔助駕駛系統的現有汽車型號,其機器控制與人力控制的轉換權完全掌握在車主手中。
而且根據《衛報》的一份報告指出,經過培訓的司機可以在計算機給出向人類移交控制權的信號后平均0.84秒內完成接管。
但你可能理解錯了,《速8》給出的問題不在于人類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接管權會出什么問題;
而是在于,當這輛汽車既有自動駕駛功能,又實現了聯網(背后有云的支持)后,黑客可以攻克了云平臺,破壞了汽車的轉換控制系統后,直接控制智能終端……
換句話說,在系統被禁用及破壞的情況下,你根本不可能從汽車手中拿過控制權了。
你可以從這兩張在《速8》中一閃而過的汽車系統破解圖片中窺知一二。
- Safety Limits Disabled(下圖),你可以理解為“汽車的安全限值(即一個限定的安全范圍)已經失效(禁用)”。也就是說,汽車的控制權不能再隨意切換,而是完全被電腦掌控。
包括圖中顯示的“集成電路元件”(Integrated Circuit)、導航監控系統(Navigation Monitoring)以及“電流的穩定性控制”(Electric Stability Control)都已經喪失了功能。
- 第二張是Collision Avoidance Disabled,防撞功能已失效(禁用)。也就是說,汽車已經即便識別了前方的障礙物,也會直接撞上去(下圖)。
這解釋了為何電影里會有大量“喪尸”汽車最后撞擊堆疊在一起,并引發爆炸。
沒錯,All Access Control Invalid。
這樣來看,會遭遇此類破壞的汽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個是有自動駕駛系統(有專家說只要有自動泊車系統就可以)。
換句話說,這輛汽車的中樞電腦必須能夠獲得汽車啟動、控制方向盤、油門以及掛擋的權限。
另一個是開啟自動駕駛系統的“開關”可以在線上開啟。
也就是說,它需要連接互聯網(譬如車載Wifi),才能被黑入汽車操控系統。
這就有意思了。
“自動駕駛”與“車聯網”,這好像是當下科技與汽車行業最熱門的研發領域。你幾乎找不到還沒在這兩個市場里布局的科技巨頭。
然而,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后,極有可能引發的“安全危機”,不知道他們是否對此有過一番琢磨。
從目前來看,市面上安裝有自動駕駛系統的汽車型號,好像都有一套車聯網智能終端。不用說4G聯網了,部分芯片廠商連滿足汽車移動通信的5G調制解調器都推出了。
此外,許多做自動駕駛的公司(譬如英特爾、百度和英偉達,許多創業公司也在做這件事),都打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的招牌,推出了自動駕駛云平臺。
想想看,這些平臺必須要連接無人車上數不勝數的傳感器(你懂得,無人車車身上最不能少的東西,基于地圖大數據進行定位)。因為只有這樣,車輛所監測到的信息才能被傳到云端,繼而做進一步整合,讓機器學習數據并進行分析、決策。
但是,在上云的同時,雖然能夠讓機器更加“聰明”,讓操作更加方便,但也恰好公開暴露了汽車的個人信息與弱點(這也是當前工業云及商業云安全正在探討的難題)。
這些還沒完……根據車聯網的定義,一輛汽車也會把以上抓取到的信息下發給周邊車輛……腦洞再大一點,如果黑客真的控制了一輛車,能否實現“車聯車”式的大規??缭绞讲倏??
就目前來看,以上只是“腦洞”,實現起來難度會比較大。因為黑客們面對的是一個個來自Google等科技巨頭的頂尖計算機工程師,他們當然會在設計軟件時考慮到安全防控問題,并設置一定的“安全壁壘”,甚至不會把汽車智能系統的操作控制權全部交給云端。
但是,難保你不會遇見更加強大的頂級黑客呀?漏洞總是有的。
目前,在汽車自動駕駛被黑這件事上,雖然沒有任何現實事例,但無人機操控方面卻已經遭遇了暗搓搓的教訓:
2016年9月,美國Creech空軍基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空襲任務發生了重大失誤,使無人機在兩周內造成以色列、阿富汗等地100多名無辜市民死亡。
而據美國軍方公布的報告顯示,這些事故極有可能與美國軍方專用的秘密網絡系統Siprnet被襲擊有直接關系……
雖然沒有最后確定是否是黑客攻擊系統所為,但這種事故的發生前提,顯然是無人機的聯網操控狀態。
百家號一位名叫“香菜傍兩塊”的汽車分析師,就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控制問題開了一個極為有意思的腦洞,而這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如果對方黑客是個能夠黑掉老美GPS的宇宙級能手。黑掉你汽車后,再植入一個可以在GPS API(權限接口)與駕駛操作API形成一套轉換指令的病毒,直接通過衛星就能夠操作你的汽車了,而不需要任何其他聯網條件。是不是有點嚇人?
如何避免系統和數據被黑客攻擊和盜取,被有目的的人所操控……這不單單是無人駕駛汽車或無人機界所面臨的問題,而是企業云時代所面臨的最大安全難題之一。
因此,雖然《速8》的這個設定暫時是個腦洞,但卻值得所有相關企業為之思考,并尋找更加完美的安全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 文章源于會員發布,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鏈接:http://www.doerdir.com/%e8%a1%8c%e4%b8%9a%e5%8a%a8%e6%80%81/110.html
評論列表(11條)
還是不錯的這個主題,我來測試下評論功能
@wumengjiang:評論可以嵌套嗎
@wumengjiang:再來一層試試
@wumengjiang:可以有幾層?
@wumengjiang:再來一層
@wumengjiang:hao
@wumengjiang:可以
@suobing:還能有一層嗎
@suobing:SSSSS
新加一層
@Albert Leo:nice